精神障碍患者的症状是必须要了解的,还要让患者抓紧治疗... 【详细】
在这个快节奏、高压力的时代,精神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... 【详细】
数百年来,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,却犹如大海捞针。精神疾病极为复杂,主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。目前,科学家已发现百个基因位点的突变,和精神疾病的发病有着高度关联,但具体发病机制仍在茫茫探索之中。不过,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,一些精神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性。
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率高达80%左右,是典型的多基因遗传疾病。一方面,基因增加了精神疾病的易感性,首次发病的患者,基因会将易感性传给下一代。另一方面,由于一些精神疾病的遗传基因存在相互重叠,导致出现共患病,对诊断带来困难。
这意味着,一个人的亲属中如果有精神分裂症患者,那么他(她)患该疾病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。而且,一个人如果患有某种精神疾病,他同时患其他精神疾病的概率也比普通人高。
但是,并非每个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都会发病。父母一方是精神分裂症患者,孩子并不一定会发病。因为,精神疾病的发病还受着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。
01
▼
环境、心理刺激是重要发病诱因
许多患者经历了重大创伤、心理危机后发病,比如:儿童时期的创伤经历,遭受儿童虐待、家庭暴力、生活事件的负面影响等。此外,高度压力的工作环境、家庭关系紧张、生活环境贫困等都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风险。
02
▼
酗酒、药物滥用增加患病风险!
酒精、毒品等物质使用障碍(SUD,也就是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的精神疾病),尤其是效力更高的大麻,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破坏,增加患病风险。
一项关于16581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:所有物质使用障碍增加精神分裂症患病风险为41.7%,其中滥用非法药物增加27.5%、大麻26.2%、酒精24.3%和兴奋剂使用7.3%。SUD患者的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较早。
03
▼
围产期并发症、胎儿期发育不良
母亲妊娠期间的压力、病毒感染和营养不良等因素,会增加胎儿神经病理病变,导致心理整合功能异常。出生时的缺氧和其他并发症也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的风险。
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,在外界环境刺激下,会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。
04
如何避免家族遗传史的影响?
预防是最好的方法。如果家族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,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患病风险。比如:定期进行身体和心理检查,如有发病征兆,进行预防性治疗。
精神分裂症是以阳性症状、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症状群。发病前大多有情绪障碍、狂躁、妄想、幻听等表现。
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曾自诉:“总觉得房间里有摄像头,有人在监视我,走在路上,觉得人们都盯着我看、别人在针对自己、想要把我杀掉”。
但也有阴性症状,不容易被发现,如:不爱说话、快感缺失、狂躁、嗜睡和社交退缩等等。认知障碍会让患者发现脑力大不如从前(如注意力、记忆力、灵活性变差,反应速度、语言学习、解决问题等能力变差)。
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群,尤其要注意早期识别这些异常。此外,要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,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。
如果已经发现患病,及时寻求医疗和药物治疗非常重要。精神分裂症经常导致永久性致残、自杀率上升,尽管疾病为生活带来极大痛苦,但仍要积极治疗、融入社会生活,防止功能退化。
后语:
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是不易的,幻听有时伴随在生活中,分不清楚现实。由于疾病引起的情感障碍,很难处理人际关系,也会让他人不理解,还要面临病情复发加重的问题。
由于混乱的生活方式、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、有限的医疗保健以及精神疾病本身,这些患者更可能患有代谢综合征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,因此早年死亡的可能较普通人群高出2-3倍。
种种艰难,让他们生出一种叫做“病耻感”的东西,努力地隐匿在正常人当中,却又十分努力地求生。近年来,研究人员提议为“精神分裂症”重新命名“分裂的心灵”,以期减少污名和歧视。